行業資訊
截至4月23日,全省共有環境信用“紅標”企業34家,環保部門將把這些企業列為重點監管對象,并對其中適用于停業、關閉的,依法責令其停業、關閉。這是記者登錄山東省企業環境信用評價系統,實時查詢的最新信息。
環境是典型的公共產品,一家企業違法排污,造成的污染是由其環境影響范圍內的所有人來承擔。作為公民,我們有監督環境違法行為的權利,也有這樣的責任。但環境問題又有一定的專業門檻,有些門檻還很高,怎樣能讓普通人更好地行使這份監督權?
開展企業環境信用評價,通過打分,劃分紅標、黃標、綠標企業,可以直觀地公開企業環境行為實際表現,讓普通人也看得到、看得懂。今年3月1日,《山東省企業環境信用評價辦法》正式施行,評價系統同步上線。我省開始對全省行政區域內所有納入環境管理的企業實行企業環境信用評價制度,依據企業環境違法違規行為信息,對企業環境信用進行評價,并向社會公開評價結果。
“紅標”企業,是指當年累計記分12分以上(含12分)的企業。環保部門將把這些企業列為重點監管對象,并對其中適用于停業、關閉的,依法報經有批準權的人民政府批準,責令其停業、關閉。目前,共有34家企業被掛“紅標”,主要原因包括未依法報批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擅自建設或建成并投入生產、通過逃避監管的方式排放污染物、超標排污等。登錄山東省企業環境信用評價系統,點擊這些企業的名稱,在環境信用記錄一欄,能夠清楚看到該企業是在何時、因何種環境違法違規行為、被處以何種處罰、記了幾分。
“黃標”企業,指當年有記分記錄、累計記分11分以下(含11分)的企業。對于這些企業,環保部門將適當增加現場檢查頻次,限制參加環保評先評優活動。目前,“黃標”企業共557家。
“綠標”企業,指當年無記分記錄的企業。目前,共有2988家企業掛上了“綠標”。對綠標企業,環保部門會適當減少現場檢查頻次,支持參加環保評先評優活動。
省環保廳副廳長姚云輝表示,省環保廳會定期將企業環境違法違規信息和環境信用年度評價結果通報省有關部門和機構,幫助銀行等市場主體了解企業的環境信用和環境風險,作為其審查信貸等的重要參考;也希望相關部門、機構在行政許可、公共采購、評先創優等方面,充分應用企業環境信用評價結果,共同構建環境保護“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解決環保領域“違法成本低”的不合理局面。
網址鏈接;
http://paper.dzwww.com/dzrb/content/20170424/Articel03003MT.htm